欢迎注册会员!在线投稿,发布笑话,分享快乐!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情感美文 > 文章内容

《美文的沙漠》教案

作者: 幽默笑话网 来源: www.ymxhw.com 时间: 2014-01-28 阅读: 在线投稿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把握这篇随笔的写作脉络。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作家的文化思考

2.引导学生把握张承志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3.了解张承志的其他主要作品。

二、学习要点

1.掌握《美文的沙漠》的主要内容,并能对“美文不可译”这一观点进行思考、探索。

2.通过学习此文,体会张承志散文的艺术特色,尤其注意体会其简明平实的语言风格。

三、作者生平

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中。

四、作家作品

1.       作品概述

             

2.       重点作品

《黑骏马》

五、课文讲解

1.    课文朗读

学生分段大声朗读,品味作家的平实的语言风格和严谨的论证思维。

2.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从文学角度谈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文章,作者强调文学具有不可更换和替代的民族性。

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83年至1984年间,……美文不可译。)从个人的经历谈起,叙述自己从渴望与异国文学进行交流到拒绝交流的过程,从而提出个人观点“美文不可译”。

作者先是希望与异国学者进行文学交流:用了“愿望”、“热望”、“盼着”、“幻想”等词语,可见作者对文学交流的期盼。

然后是拒绝文学交流:作者用了“粉碎”、“拒绝”、“不愿意”等词,写出了对当时文学交流的彻底失望。

最后,作者明确认识:提出了“认为当代优秀的中国文学是不可能与外国人交流的”的个人独特的观点。

第二部分:(我以为……对别人的攻击到此结束。)从翻译的角度,论述了文学不可译的观点。

认为翻译的过程导致“泥潭”,只能翻译“机械的”、“平庸的”或“狭义的”的语言。真正当代优秀的作品是“不被他们所选择的”。

第三部分:(与我有关的……小说应当是一篇真正的美文。)作者引出“美文” 这一概念,并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论证“美文不可译”。指出小说在句子和段落的支柱下“跳动着一个活着的魂”,“汉语开始闪烁起不可思议的光”。认为小说是“美文”,翻译必须具备同样“共鸣”和“具备着另一种语言的美文能力”的条件下,才可以。而事实很难做到。

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移觉等艺术手段,是文章充满诗一般的美。如“小说应当是一首音乐,小说应当是一幅画,小说应当是一首诗”运用比喻手法,贴切生动。

第四部分:(这样的美文是不可能翻译的……一个作家最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从文化的角度,列举国际、国内乃至自己对自己文学(美文)翻译的可能性,从而得出美文具有不可替换和替代的民族性。

作家的创作有“人民的意识”和“自由意识”作基础,在此基础上“体察生活、领悟历史、捉摸艺术”,这种感受自己都很难说清,更何况是别人?从而,得出美文不可译的结论。论述完整,思想表达清晰,同时,语言有极富艺术美感。

3.       课文难点讨论

讨论一下,是否赞同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美文可译吗?

提示:注意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要求能对文化差异问题展开思考。

4.       相关评论

六、练习

1.       选择题

B.《黑骏马》

D.《做人民之子》

2.  填空题

  《黑骏马》  《北方的河》以及九十年代创作的  《心灵史》  都是其代表作品。

3.  简答题

简述本篇文化随笔的艺术特点。

答:本篇文化随笔艺术特点鲜明:

二是语言简洁明快。所用语言简洁精当,直截了当地表达思想感情。如“我想指出的一个问题是:美文不可译”,十分简洁提出自己的观点。

七、研习与思考

1.说说文章标题“美文的沙漠”所蕴含的文化思考。

答:标题“美文的沙漠”的内涵,事实上就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者认为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美文是不可翻译的。再延伸出去,文学渗透了作家独特的“人民意识和自由意识”,这些意识是异族文化背景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它只能孤独地存在于本民族文化之中。

2.结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与障碍问题的理解。

答:“全球化”是一种政治、经济上的潮流,也被许多人目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并且,在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影响下,文化确实也受到强烈的影响,相互趋同的趋势正在加强。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不同文化之间必然形成差异和障碍,这种差异至少在短时期内是不会消除的。对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来说,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是最重要的前提。

八、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1.  《黑骏马》书影

2.  电影《黑骏马》主题歌


那熟悉的绰约身呦却不是她

九、延伸阅读

小说不管多么神通广大,富有着与人交流的魔力,它的规律可能还使它限制了一种交流。至少我是常常想抛掉它的规定的文学外衣,敞开胸怀,和想象中的朋友们放开来大聊一顿的。我在《阿勒克足球》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至于你们,我的朋友,你们不是也曾在那散了架的牛车上呀呀学语吗?你们不是也曾呼吸着那牛粪火上腾起的青烟,光着脚跑过晨雾迷朦的、湿漉漉的草原吗?——嗯,这样很好。你们的眼睛告诉我,你们也讨厌孤傲自负或胸有城府。你们也象讲着我们美好母语的牧人一样,喜欢诚恳地,哪怕是天真地互相倾诉。

现在看来,这些话和我的不少小说一样,是嫌嫩了点。不过我最终还是没有听丛一些朋友的劝诫,没有怕以不慎的文字触着社会的禁忌,还是想一诉为快。因为我根本不是在做文章或“创作谈”。

我曾在蒙古草原的纵深处生活了很久。帽沿朝后,衣袍稀烂,歪骑着马,一年洗一次澡。所以我编了一个准蒙古式的民间故事来形容我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方式:

一个放羊小孩,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住心里的冲动吧,他朝一座神秘的高高铁门掷出了手里的羊鞭。铁门隆隆开启,小孩走了进去。

而眼前绵延着炎热的沙漠、冰封的雪山和丛生的荆棘,小孩害怕了。但铁门早已闭扰。他只能迟疑举步,踏上崎岖的小径。他走着,想起自己的那一小群羊和温暖的家,眼里涌出了泪。

可能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与文学相遇的形式吧!我们都不假思索地投出了自己心爱的羊鞭,而并未真正洞彻这一举动的含义。

文学,多么神圣和激动人心的字眼儿!我不相信你能找到任何一个领域、职业或者专业能象文学这样;既能尽力创造,又能诉说内心;既能有益于人,又使自己日趋美好;既能最大限度地摆脱干扰、束缚和限制并满足自己的事业心、责任感,又能最大限有度地以个人之力摧枯拉朽、赞美颂新了。或者正是我们承受着的一切,包括特定的时代、环境、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造成了我们今天这种简直可称“畸形”(褒义!)繁荣的文学局面。

于是,干医生护士的、干建筑专家和发动机设计师的、干工业、版本校勘、电视小姐、教师的;还有种地的、挖煤的、放羊的、待业的,都挤到文学大军里来了。

都带着自己的放羊鞭子或其他宝贝。

我呢?我是否该再旧事重提地谈谈自己的那柄放羊鞭子,或者说,自己赖为支撑的初衷,自己想在时代大潮中反省和认清的、自己的灵魂呢?

风靡当代日本的青年歌手佐田雅志有一首题为《无缘坂》的歌曲。他在深沉地描述了关于母亲的种种之后,这样结束道:

忍啊,这难忍的无缘长坂

我那咀嚼不尽的

妈妈的微小的人生

这首歌带给我许多的感受。我不以为下述内容是一种粉饰的歌颂:无论我们曾有过怎样触目惊心的创伤,怎样被打乱了生活的步伐和秩序,怎样不得不时至今日还感叹青春; 我仍然认为,我们是得天独厚的一代,我们是幸福的人。在逆境里,在劳动中,在穷乡僻壤和社会底层,在思索、痛苦、比较和扬弃的过程,在历史推移的启示里,我们也找到过真知灼见;找到过至今感动着、甚至温柔着自己的东西。

我非但不后悔,而且将永远恪守我从第一次拿起笔时就信奉的“为人民”的原则。这根本不是一种空洞的概念或说教。这更不是一条将汲即干的枯水的浅河。它背后闪烁着那么多生动的脸孔和眼神,注释着那么丰满的感受和真实的人情。它是理论而不是什么过时的田园诗。在必要时我想它会引导真正的勇敢。哪怕这一套被人鄙夷地讥笑吧,我也不准备放弃。虽然我在丰富、修正和发展它的过程中也不无艰辛。

我无法忘却我在生活路上结识的那许许多多的,遍布在我喜爱的北方广袤大地上的,也许语言种族各异而命运相同的人们。尽管我希望告别抒情、使冰山只露出一点在水面,尽管我也许会使笔触变得愈来愈冷峻,尽管我可能刻画这片大地的荒莽并真实地表现这里的苍凉与阴暗——我仍牢牢地记着和怀念他们那动人的美。我心底的感情将永远献给他们。我特别铭记着在我年轻时给予过我关键的扶助、温暖和影响的几位老母亲。所以每当我听到佐田的《无缘坂》时,便总是仿佛看见她们——那蒙古族的额吉、哈萨克族的切夏、回族的妈妈,看见她们正默默地在那条漫长的长坂上缓缓前行,并耗尽着她们微小平凡的一生。

于是我写道:

我是她们的儿子。现在已经轮到我去攀登这长长的上坡。再苦我也能忍受的,因为我脚踏着母亲的人生。

然而——既然我在偏激地爱憎,我就不能不导致一种弱点。我毕竟无法回答复杂的同龄人的一连串尖锐的质疑。

我只是想说:没有能超越一切局限的人。就象有时我们吃惊地听了饱经沧桑的老者的某些见解而大失所望,就象我们看到兄长们天真地讴歌“五十年代”而无礼地窃笑一样,我们也在自己的局限中生活。

我因为想到了自己作品的局限,所以我准备把我的第一个集子名为《老桥》。

我们走向前方时路过的,可能就是一座老桥。至少我自己是无法一笔抹杀那一切的:包括我们的或许将被弟弟一辈和儿子一辈窃笑的理想主义,包括我们的激动、奋争和失败,包括革命、民族和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甚至包括我们的求索,我们爱唱的歌。我们和我们的祖国一起,背负着沉重的遗产和包袱前进,若否认它们就等于否认青春、岁月和我们自己。我并非对这坍塌中的老桥迷恋不舍,我想我终将会把它长留身后。但是我反对那种轻飘飘的割断或勾销。我甚至认为这座或者就是我自己和大家走向明天的唯一通路。尽管它是老的,塌了一块桥板,散乱着几堆兽粪。它毕竟是桥,是联系着山和水、过去和未来的桥。它是我们重新开始热烈追求的起点,是通往历史的灵气再次降临到中华民族头顶的时刻的一步。

这样看来,处于这种局限中的我们走的,应该说也是值得和够味儿的一步。

而个人的能力的局限就是另一回事了。

文学正慢慢向我展示出它无垠无际、神秘博大的领域。只拎着根用皮条木棍绑成的鞭子来敲文学之门,简直是开玩笑。对艺术规律带来的惩罚,我寸心自知。我很迟地明白了:何止是思想内容,即便是艺术上(包括艺术形式)的缺残,都能使作品丧失生命。我愈来愈感到那牧羊孩子式的锐气和热情的微渺。我已经开始注意调动一切手段来滋养自己,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但成效甚微。我非常担心这是一种气质、眼光和学习方法上的局限。

我的几篇习作说明,我曾相当偏爱过抒情散文式的小说叙述方法,因为我觉得它那么合乎草原生活的特质。我曾经在心在意地写过,表达过我满肚子天真的情思。至今我仍然喜爱这种叙述形式和叙述语言,我想只要它与所描写的那种独特文化在分寸、精神、色调和节奏上相和谐,就用不着担心它会过时。

种变化我想是自然的,因为我必须向教训榨取。

——只是这一切都得到得太费劲、太笨重了!我总是时而痛感我的语言不能准确地传达感受,时而伤心我的认识总是那么肤浅和呆板。你最终能达到怎样的一步呢?我常问自己。我开始体会文学劳动的沉重,体会到了认识的不易和形式的难以捕捉。我总被一种无益的忧郁袭击,我感到举步艰难。去年夏天,在我探望了草原上的那个“家”以后南归那天,那个游牧的家出动了全部人马为我送行。当那由一辆牛车和三匹马组成的小小队伍行进在草海之中时,当他们无论老小都为我流下了惜别泪水的霎那间,我的心异常沉重。

十一世纪黑汗王朝辉煌文学的代表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他的不朽之著《福乐智慧》一书中留下了这样表明胸襟的诗句:

我说了话,写了书

伸手抓住了两个世界

他是天才。他确实用他的作品抓住并影响了今生和来世这两个世界,这一点已经经历了十个世纪的考验。我不敢幻想也象他那样去建树,但我也真诚地希望我的同时代人和未来的人们,能从我用心血写成的作品中,看到我们曾走过的道路,我们曾有过的感受和我们曾那样真挚地憧憬过的美好的一切。

那误入神秘世界的牧羊小孩还是向前走下去了,并且开始了他新的人生。在我也终于蹒跚地走完了这可怜的一步,有机会对自己清理和反省的时候,我想说——

我的师长,我的朋友,我的守护神般的人民母亲!我谨请你们为我祝愿:让我得到闪光的认识、新鲜的语言和神奇的灵性吧!

——张承志:《老桥》,北京十月出版社,1984

 


  • 上一篇:唯美动漫美文控的微博
  • 下一篇:小学生三年级诵读美文(往事)
  • 相关阅读

    发表笑话